当前时间:时间载入中……
答疑解惑 佛教 22.宗教篇

本文二维码,扫码即可转发
发布日期:2016年01月11日  来源:正定居国学文化  点击:587次  发布者:管理员  增大字体 减小字体

答疑解惑 佛教 22.宗教篇

 

問:老法師常說一切宗教都是第一,沒有第二。可是在這麼多宗教裡面,能夠了生死出三界的只有佛教。請問若一切宗教都是第一,又何必一定要學佛?這是否會破壞眾生成佛的機緣?

答:這決定不會破壞眾生成佛機緣,若會破壞,清淨法身就不會變現別的宗教。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,包括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國土、不同的世界、不同的星球,全是法身變現的,共同一法身。不論如何輪轉,這一世他是個基督徒,可能來世就變成佛教徒。這一世是佛教徒,可能來世變成印度教徒。六道輪迴不知道輪轉到何處去,但是最後還是回歸共同一法身。

外國人講的《前世今生》,裡面說的都是事實。無論是哪一種宗教、族群,現在都知道有佛教,都知道有阿彌陀佛,那就行了。佛家言「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」,他的阿賴耶識中有佛的種子,將來遇到緣也會成佛。所以,我看所有一切宗教都是佛教,所有一切宗教供的神明都是菩薩化身,他用種種身分教化眾生,幫助眾生覺悟,你念《華嚴經》就能明白。佛家言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,這是真正的慈悲。

今日社會動亂,我們如何將動亂的局面安定下來?最重要的就是宗教團結、種族和睦,首先要求社會安定,這個道理要明瞭。21-090-0046

問:天主教、基督教說他們一旦生天,永遠不會再受苦,和佛教講的不同,請問他們是否打妄語?

答:他們說的話是正確的,沒有妄語。實在講,其他宗教修行功夫也有淺深不同,佛經說天有二十八層。他是生到哪一層天,在他們的經典裡講得不夠詳細。天人壽命長、福報大,所謂是「樂多苦少」,所以一般人誤以為生天是永生,不會再受苦。

佛經告訴我們,忉利天人就是他們所說的天,中國人稱「玉皇大帝」。天人到何時才受苦?臨命終時前七天,五衰相現前,才感到恐怖,感到苦。由此可知,天人那麼長的壽命,他沒有覺得有苦受,只有在臨終之時才有苦受,這很容易被人誤會他是永生,永遠離苦得樂。

佛經告訴我們: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,假使忉利天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,他的壽命是一千歲,要到最後臨終前七天才會感覺到痛苦。由此可知,天人容易被順境所迷,但他很少有逆境,所以誤以為生天就是究竟。天人壽命雖然長,但有一定的壽命,壽命到的時候,苦報就現前,而且還要輪迴六道,這是一定要明瞭的。

關於其他宗教的人,有緣分也要幫助他們生天,無論生在哪一層天,我們在佛經看到,都有佛菩薩在那裡講經說法,教化眾生,所以天上也有佛法。他們在人間不相信佛法而相信耶穌,他們要到上帝那裡,我們就幫助他們,等上帝請佛講經,他們就跟上帝一起聽經,要懂得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。21-090-0052

問:我看過圓頓兩冊書,主要內容是告訴眾生要做好人,讓人在生活當中修鍊,並沒有其他經典,只講生活中對人、對事、對物的一些作法及功法。我知道有兩種功法,第一種是打坐念佛,念「南無天圓大寶阿彌陀佛」;第二種方法稱為「蹲」,左手中指堵住左耳,右手中指堵住右耳,這種蹲法時間愈長愈好,有的同修能蹲上三個小時,這是標準的時間。請開示。

答:這是外道,不是佛法。這大概是圓頓,就是很快的墮落到三途去了。它不是往上而是往下,好比下五樓,不是從樓梯下去,而是跳樓下去,那也算是圓頓。這是不可相信的,不要去學這些東西。佛法裡沒有這些東西,佛法裡面的頓法是禪宗,而且禪宗也有頓、漸兩門,南傳的惠能大師是頓修,北傳的神秀大師是漸修。21-090-0054

問:弟子曾認識一位摩門教的教徒,並與他交談過。他說摩門教的目標是「求永生」,並且也是「二力法門」,與我們淨土宗的「二力法門」是相同的。弟子對摩門教不甚了解,請問他們所求的永生是否在天界?

答:摩門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,其根據地在加州,所以在美國非常盛行,信徒也不少。佛法講理,淨土宗的二力法門,第一是靠自力,第二是靠他力。他們也講二力法門,第一是靠神的力量,第二才是靠自己的力量,跟我們講的是相反。他們也講「信願行」,但是以信「天主」為中心,我們是以信「自己」為中心。而且不能說信了就得救,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!信了能否得救?信了還要有修行,能否得救看修行的功夫,決不是說信了就成功了。

而生天之道在「十善業」。基督教的根本經典是《新舊約全書》,現在比較大的教派有猶太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和摩門教。這個經典所教導的,你做到了幾成?好比我講《無量壽經》一樣,你做到百分之百是上上品往生,做到百分之九十是上中品往生,做到百分之八十是上下品往生,這是有道理的。

《新舊約全書》裡面所講的這些道理與教訓,你能做多少?你要是全做到了,大概在天道是最高的一層天。但是因為還沒有斷欲,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統統具足,所以生的是欲界天,欲界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。若你不能完全做到,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、八十,你生天降一等,生化樂天。功夫再差一點,下面有兜率天、夜摩天、忉利天,一層一層往下降,最低的是四王天,至少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。所以,只講「信」而不修行,沒有修德是生不了天界。這些道理佛經講得很透徹,我們覺得佛所說的話如理如法,所以歡喜接受。

講到「永生」,的確是有問題。天人壽命比人間長,福報比人間大,但不是永生。得永生難,至少要超越三界才能得永生。超越三界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,最低限度要有能力脫離六道輪迴;脫離六道輪迴,最低的層次是阿羅漢,要斷見思煩惱。要超出六道才算是永生,如果不能證阿羅漢果,永生是有名無實。21-090-0058

問:淨宗念佛道場遇到當地道教法會神明遊莊,請問有必要辦香案,並供香花水果嗎?

答:沒有必要,除非是辦宗教聯誼活動;如果不是,就沒有必要,專心念佛就好。21-090-0065

問:親屬學法輪功,為此很著急擔憂,請問應如何開導?

答:可以將講經的光碟贈送給他們,特別是「認識佛教」。有許多學法輪功的人看了之後,知道自己走錯路,回過頭再皈依三寶,認真學佛了。李木源居士告訴我,在中國的福鼎,佛法非常興盛,我們有幾位學生在那邊領導,那個地區過去有一、二十個人學法輪功,現在完全沒有了。所以,地方政府、宗教局一些人士非常滿意,他們真正明瞭佛法興旺的地方絕對不會有邪知邪見,不會有邪法。21-090-0066

問:宇宙中各佛世界及其他宗教神的世界,請問是否和地球相同?

答:不會完全一樣,但是大致上相同。說大致上相同,就是科學家講的空間維次。如果都是在三度空間、四度空間裡面,就跟我們這個地球大致上相同。如果是更高層次的空間,與我們就不相同了。這些事與理,大乘經也說得很清楚。21-090-0068

問:一位天主教徒喬遷新樓,請我去念經,請問我應如何做?

答:他請你去念什麼經?是念佛經,還是念他們的經,你沒有說清楚。念佛經好,跟他結佛緣,若念他們的經也很好。天主教的早晚課誦是《玫瑰經》,我們這裡有《玫瑰經》的講義,你可以看看,也可以贈送你的天主教朋友。21-090-0073

問:信基督教及別的宗教以後,有機會了解佛法,請問如此會不會違背耶穌基督?

答:決定不會。耶穌基督見到你學佛行菩薩道,必然也非常歡喜,因為你的生活更充實、更圓滿。早年我在多瑪斯修道院教學,學院安排我講授佛教精神生活。學生皆是神父與修女,程度都很高,都是研究生。他們必須是大學畢業,讀過三年神學院,才被選進這個研究所。那時我為他們講授佛學課程,我覺得如果聘請我講他們的經典,學生得的受用就更大。佛法是智慧,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。若真正有智慧,心地清淨,無有一法不是佛法。基督教也是佛法,天主教也是佛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皆是佛法。佛法是覺悟之法,智慧之法,所以不要將佛法看成宗教。

  上帝也是佛,佛經上說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皆當作佛」。上帝是眾生,上帝有佛性,當然成佛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18-014

問:一 宗教融合是一大勝事,若我們也去聽外教的經典,請問是否與「一門深入」相違背?對於非正教的教派,譬如清海、盧勝彥,當如何應對?

答:這個問題問得好,教確實有邪正,要辨別清楚。對於深位的人,他們的見解就不一樣,他們真正到了不受外境的干擾,所以邪正就沒有了。我們現在是凡夫,會受外面環境影響,於是邪正就必須要辨別,要遠邪親正,這是隨順根機而說的。19-014-0003

問:請問如何引導基督教的朋友、親人來學佛?

答:你有度基督教徒的這個心,不能說不好,也不能說完全好。與所有宗教往來,不要有想把他變成佛教徒這樣的心,因為爭信徒就不能和睦相處,就免不了戰爭。我們如何與基督教徒相處?我們對他尊重、敬愛、信賴、幫助,希望他是真正的基督教徒,希望他將來真正升到天國,親近耶穌,這樣就對了。如果我想把他拉進佛教來,他想把佛教徒拉去信他的教,這就不是朋友之道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

  神愛世人,要把神的愛落實在自己身上,自己代表神、代表上帝,愛一切世人。我們這樣教他,世界就不會有宗教戰爭,宗教間才會和睦相處。他信哪個宗教,我們尊重他的宗教,我們幫助他信他那個宗教。

  我們對任何宗教都禮敬,決定沒有毀謗、輕視。我們入基督教堂,見到十字架,我們也致敬。到天主教堂見到耶穌像、聖母像,我們也跪下來拜。

  他們看到覺得很奇怪:「你們怎麼來拜我們的神?」我告訴他:「那是阿彌陀佛。」他問:「那怎麼是阿彌陀佛?」我說:「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神通廣大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。你們是基督徒,應以基督身得度者,觀世音菩薩、阿彌陀佛就現基督身來度你們。應以阿訇身得度,他們就示現為阿訇。」他講:「神只有一個,是唯一的真神。」我跟他說:「確實是一個真神,但一個真神能夠示現種種不同的形相,去度種種不同的根性。於是雖有許多不同的宗教,還是一個神。」我不但拜他們的神,還讀他們的經典。我跟他說:「我知道你的經典,你不知道我的經典,你吃虧了。你如果想知道我的,就好好去念佛經,就會曉得了。」

  因此,所有宗教都是一家人。你要是提倡你的是第一,而去反對別的宗教,最後都是反對你的神。因為神變成另一個樣子,你就不認識了,你就反對他,這錯了!他是千變萬化,好像自己的爸爸換一個打扮,穿上另外一種衣服,你就不認識了,不認他是爸爸,這成什麼話!
所以,要肯定神的神通廣大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。以佛的立場看,所有一切神都是佛菩薩化身;以基督教的立場來說,諸佛菩薩都是上帝的化身;以回教而言,所有一切宗教的神明都是安拉的化身。因此,所有宗教都是一家人,要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,大家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。21-117-0001

問:請問佛教與基督教有何相同之處?

答: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的教導,它是教育而非宗教。基督教與佛教有相同之處:基督教宣揚上帝愛世人,佛法之慈悲也是關懷、愛護、幫助一切眾生。不同之處:佛法教學不但廣泛,而且非常深入,它能夠幫助眾生開啟智慧;而宗教的目的是希望眾生能升到天國。此乃終極目標不同之處,雖不相同但並不矛盾。佛經對天界狀況的介紹,比基督教的《聖經》詳細得多。佛菩薩以及佛的學生,對於上帝的尊敬絕不亞於宗教徒,甚至還要超越宗教徒。21-058-0001

問:我是回族徒,是否可以皈依佛門?這是不是對回族的背叛?如果可以皈依佛門,往生儀式按哪個宗教做?

答:佛教不是宗教,是教育,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多元文化的教育。《地藏經》裡面第一個得度的婆羅門女,她是婆羅門教,婆羅門教就是現代的印度教。所以在佛經裡面,你可以看到當時有許多宗教的學者皈依佛門,跟釋迦牟尼佛學習,這絕對不是叛教,如果是叛教,釋迦牟尼佛不會接受的。你信教,你跟神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、主僕的關係。你皈依佛門,跟釋迦牟尼佛學,是師生關係,不違背。你在家有父母,在學校有老師,沒有衝突,所以可以學習,絕不違背宗教。如果你學習好了,對你所學的宗教一定會更好,因為佛教所追求的是智慧,只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,才能提升自己,提升自己的宗教。

 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國家,我跟回族的關係非常好,最近回教大學送一個榮譽博士學位給我。我會幫助它建立一個「多元文化學院」,這個學校就是宗教大學,每個宗教成立一個學院,有佛學院、有基督學院、有伊斯蘭學院。將來這些宗教的傳教師不會打架,不會再鬧事了。為什麼?同學,一個學校畢業的,不同科系而已。

  所以,他們問我宗教怎麼樣團結,我說現在的密切交流只是在形式上,根本的團結,是要辦個宗教大學,所有宗教傳教師都是這個大學畢業的,這才能獲得全世界人的肯定。過去是個妄想,沒有想到能夠在印度尼西亞落實,而且這個國家領導人跟宗教領袖們都非常熱情,有什麼問題都來找我談,把我看作顧問,所以緣成熟了就要做,緣不成熟,絕不攀緣,這個要懂得。如果我們覺得將來願意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,行,你就用佛教的;你願意到天堂去見安拉,那麼你就用回教的,都很好。21-253-0001

問:請問如何化解宗教間的衝突或者對立?

答:這個問題我向聯合國提出過方案,就是利用網路和衛星落實到全民教育。我們宗教教學的對象不是對某一個人,而是對全世界每個人來教學。我們用衛星電視的教學現在快兩年了,我們沒有廣告,沒有向人家要一分錢,電視的生存就是聽眾自動寄一點錢給我們電視台。在這期間,我們的電視台能夠維持,證明世界上還是有許多善心人,這給予我們很大的信心。21-254-0001

問:有人說現在很多宗教間的紛爭是因為宗教的標誌不同,如何把這些標誌淡化,從而促進各宗教提倡和平與博愛?

答:這次在日本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,我就對這個問題有兩點建議。一是希望聯合國透過衛星電視,專門舉辦一個宗教節目,二十四小時不中斷,題目就叫「仁愛和平講堂」。怎樣將這些宗教裡面的一些誤會、隔閡化解?最好的方法是,聯合國辦一個世界宗教大學,每個教成立一個學院,將來所有宗教傳教師都是這個大學畢業,都是同學,都認識,那不就變成一家人了!這是我對聯合國的建議。

  這個構想我跟印尼宗教部長談過,跟教育部長談過,他們的反應都非常熱烈、都很歡喜。所以現在希望印尼先做,做在聯合國的前面,印尼來帶動全世界的和平安定。21-254-0001

問:我們知道天主教、伊斯蘭教、佛教都用愛心來教導,請問老法師是用什麼方法使伊斯蘭教的大學封賞您博士學位?

答:這一樁事情我就不清楚了。在昆士蘭大學和格里菲斯大學,格里菲斯做宗教和平事業,昆士蘭大學有一個和平研究中心,宗旨是化解衝突,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。這兩個學校邀請我與他們的教授舉行座談會後,都希望我能幫助聯合國,代表學校、代表國家參加聯合國會議。這個事情我很樂意去做,我也想去了解聯合國的做法,但是當他們想送學位給我時,我對校長說:我們是出家人,一生都是做義務工作的,這個學位對我們沒有什麼意義,沒什麼意思,我謝謝他的好意。校長告訴我,聯合國邀請的都是學者、專家、教授,沒有邀請宗教界人士,這樣子我才接受。所以在接受昆士蘭大學的學位之後,南昆大的校長又送一個,聽說當時有七位教授推薦,其中有瓦希德前總統,是他們推薦的。我也感覺到學校送我這個是有任務的,希望我能夠幫助伊斯蘭的世界,能夠對整個世界安定和平做出貢獻,我也會盡心盡力來協助。21-254-0001

問:請問各宗教的信徒要怎樣落實自己的教義?怎樣幫助印尼的學生真正了解宗教是不分彼此的,不會有任何的歧視,能夠互相和平共處?

答:這兩個問題可以合起來答覆。回教大學給我這個學位,同時他們在學校圖書館裡面還安排了一個角落給我,一塊約五千平方米的地,將來可以蓋一棟大樓,做一個多元文化中心。希望這個中心將來能夠發揮這一方面的功能,讓宗教能在一起交流、在一起學習。在這裡的學生不僅能了解自己宗教的教義,同時也能學習其他宗教的典籍。我去看過,其設備並不是很高級,但我們可以協助它。希望將來有一個像電視台這樣規模的攝影棚來作為大教室,學生上課時,能同步現場錄相,同時在衛星、網路上向全世界播放,不但學生得利益,全世界的人也都能看到。我們會很努力的朝這個方向去做。21-254-0001

問:老法師常說,回教本來是和平、溫和、仁慈。但以下這篇文字,皆選於羅伯史班塞先生(Robert Spencer)所發表的文章,也說明世界有許多人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恐怖分子,敬請老法師開示。這裡摘要的是一些聖戰恐怖分子的言論。他們(包括賓拉登)一貫清楚的表明,今天聖戰恐怖主義的行為是依循伊斯蘭主流傳統教義,以及《古蘭經》上的指示。聖戰恐怖主義者在接受《時代雜誌》訪問,提到《古蘭經》時說,「回教徒的義務,是讓敵人有恐怖的感覺,因此成為一名恐怖分子使我能成為一個好的回教徒。」他並引述《古蘭經》第八章第六十節的一段話,「隨時準備好將你的力量發揮極致,包括用戰爭手段,以將恐怖帶給阿拉伯的敵人及你的敵人」。

答:這個問題,全世界學者專家們的看法有很多不同的解釋。學習最忌諱的是斷章取義,否則就容易產生偏見和錯誤。先看聖戰的淵源。我們從回顧回教歷史得知,在一千七百年前,阿拉伯人的周圍都是強大的族群,常常受到侵略和攻擊。所以穆罕默德在當時用宗教的方式把族群團結起來,建立一個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家民族。

  所以聖戰是保衛戰爭,出發點不是侵略別人。在《古蘭經》裡頭決定不許可任意傷害別人的。「安拉確實是仁慈的」,只有人家攻擊你的時候,你可以抵抗。像我們過去對日本人的八年抗戰,這是為了保衛自己。同時《古蘭經》也有明文規定「敵人放下武器,你要善待於他」。所以絕大多數的回教徒都是非常溫和、都是和平的。今天回教恐怖分子、回教極端主義者,畢竟只是很少數的人,尤其是中國的回教徒和世界其他回教徒不一樣。他們的教義融合了中國的儒釋道,有五功五典,五典就是五倫。五倫是「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」。但在外國伊斯蘭《古蘭經》中是沒有五典的。化解問題就是講經,如果有人把《古蘭經》完全地細講一遍,就會知道恐怖分子只是斷章取義。

  學佛亦復如是,對佛經不可斷章取義。我們聽人家講話也不能夠斷章取義,若是輕易相信,你就上當,就冤枉人了。今天我們學佛的人要有一個良好的態度,聽到人家批評人,不接受,我們不要去理會。要知道「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」。

  現在的防恐措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。正確的方式就是不要理會他,這樣就解決了。所謂防不勝防,常常防人會累死,人家未必來攻擊你,而你自己設防,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煩,這不是有智慧的做法。

  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佛說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我們要相信人人是好人。有一位教授是美國人,他來問我:法師,希特勒也是好人嗎?我說是好人,本性本善,習性不善。那個不善是習性,是後天的。我們要幫助他,從不善的習性回歸到善的習性,這叫教育。不能夠去指責他、傷害他,用至善的方法幫助他回頭。

  實際上恐怖問題的真正原因是仇恨。其他的原因都是緣,那個怨有的是過去生中多生多劫的怨恨,你今天把恐怖分子抓到後殺掉了,他的怨恨沒有化解,他來生又來殺你,生生世世報來報去,沒完沒了,兩方面都痛苦。所以「冤家宜解不宜結」,要化解,要覺悟,不可以再結怨。

  釋迦牟尼佛在做菩薩的時候,受歌利王割截身體那樣大的災難,心中沒有一點怨恨,只有感謝,感謝他成就了我的忍辱波羅蜜。佛經上說,世尊成佛,原本是賢劫第五尊佛,第四尊應該是彌勒菩薩成佛,但因為遇到此災難,世尊的位置提前了,彌勒延後了。所以當時他就發心,將來我成佛第一個度你。歌利王就是憍陳如尊者的前生,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,他第一個得度。這樣的示現教給了我們對付恐怖分子和化解恐怖問題的方法。所以湯恩比博士說「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」,說得很有道理。佛法是真正覺悟之法,學佛是從自己內心裡面,消除對人事物的對立念頭。「仁者無敵」,仁是仁慈的人,敵就是對立,佛菩薩是一個仁慈的人,心裡頭沒有對立叫仁者無敵。故我們修學的真正功夫要體現在對於一切人、事、物沒有對立的念頭,這樣你才有仁人之心來化解仇恨。21-274-0001

98
上一篇文章:答疑解惑 佛教 21.供養篇     下一篇文章: 答疑解惑 佛教 24.超度篇  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