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疑解惑 佛教 21.供養篇
問:師父常說供養道場,供養出家眾要有智慧;若道場不辦道,出家人失去道心,供養者也需要負責任。但是師父又常讚歎談禪法師供養道場,是以「因果各自負責」的態度。又說:「做好事不要怕流弊。」我們若以尊重恭敬三寶之心,不見道場及僧眾過失來供養,即使他們不如法,耽於逸樂,請問我們是否仍能修積圓滿功德?
答:若真做到「不見世間過」,曉得因果各自負責,你的功德是圓滿的,不過這要真正有智慧。若其作惡不如法,破壞佛教形象,造的罪業極重,你的功德雖圓滿可生淨土,但對方造罪極重必墮三途,為顧及對方,我們也得要有一點慈悲心。
各人立場不同,談禪法師是出家人,供養道場多半是其出家寺廟、受戒道場,這是祖庭,這是一份愛心,一份報恩心。而談禪法師供養之道場並不在附近,無法照顧周全,所以說「因果各自負責」。若道場較近,能常去參學並照顧,情況就不是如此。因此,凡事不能一概而論。
供養道場最好的方法,就是將道場借給出家、在家人使用。譬如,我建造一個講堂,講堂產權是我的,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在此辦道,我可以租借給他,象徵性的租,一年一塊錢租金,辦得如法就永遠辦下去,辦得不如法就收回。這個作法好,將來不會有爭道場的問題。21-090-0046
問:居住條件不太好,沒有專門放經本的房間,只好放在臥室,請問行嗎?
答:行。佛法是從內心的真實恭敬,不在乎形式,形式一定要與自己生活條件相應。如果只有一間屋,臥房、客廳都在一起,佛像就供在那裡,這是如法的。如果房間很多,應該用一個房間做佛堂,這是恭敬心,所以佛法是非常活潑的。21-090-0065
問:不少中國大陸的皈依弟子,將您的大幅彩照與佛菩薩一起供在佛堂內。居士們說:「淨空老法師的照片,新加坡居士林公開結緣,可以供弟子們請用,必定可以容許懸掛。」請問這種作法是否如法?
答:我非常感激,這是大陸同修的一份情誼。對於尊重的人,或者是在佛法的弘揚與護法上有特殊貢獻的人,我們的道場也懸掛供養他們的照片,或者供他們的長生牌位,這是一種「知恩報恩」的作法。
我們將老師及護法的照片都掛在講堂,這是我們對於老師及護法的人念念不忘,無論他在世或者不在世,我們永遠記得他,永遠紀念他。我們看到他的照片,如同見到本人,就會記得他的教誨,這是用來提醒我們應當依教奉行。所以,只要能幫助社會大眾知恩報恩、孝順父母、尊重師長就好了。
這種作法是否如理如法?談不上如理如法,這是人情,不必用如理如法來衡量。現在我們思考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對於社會及廣大群眾有沒有利益,如果於廣大群眾有利益,不如法的也如法;於廣大群眾一點好處都沒有,如法的亦不如法。這一切都是為眾生,這樣想法就不至於有大的差錯。決定不為自己,為自己就錯了。
至於照相,我與你們合照,你說如理如法嗎?這很難說。有些同修對我非常愛護,想盡方法阻止,不讓大家照相。什麼原因?閃光燈對眼睛有傷害。這確實對眼睛有些傷害,我的視力比過去是差了一點,勉強看報紙還可以,只是沒有從前那麼清晰。但是許多同學遠道而來想與我照相,我若是不答應,這也對不起人家。21-090-0066
問:台灣有些法師專修淨土念佛法門,且專弘《無量壽經》。但法師常用火把食物燃燒所產生的煙,供養六道眾生,稱為「陰供」,並且教導信眾在家裡也如此做。請問這與《太上感應篇》中的「散棄五穀」是否有牴觸?
答:好像是有牴觸。學佛最重要的,就是你選擇哪個法門就依照這個法門修學,不必把其他法門摻雜在自己修學的法門裡面。我們修淨宗,淨宗的經論就是五經一論,在五經一論裡都沒有這種方法,我們就不用這種方法修。諸位要想成就,記住!要「一門深入」。以淨宗來說,我選擇哪一部經做為修行依據,就照這一部經修學,如此就能成就。
我們看到《往生傳》裡有許多念佛人,他們老老實實念一句阿彌陀佛,沒有聽說他們有這種供養的方法。最明顯的例子,有諦閑法師的鍋漏匠弟子,他是站著往生;還有哈爾濱「極樂寺」的修無法師,未出家前是作泥水匠,出家後在寺院裡做苦行,也是念一句阿彌陀佛,自在往生了。
我們不要看到別人怎麼做,就要學。別人這種作法是否正確,自己都不知道,這就是迷信。我們依照《無量壽經》和《阿彌陀經》,經典上有的我們就做,沒有的就不做,不必修學其他經論的東西,否則就是雜修,清淨心不容易得到。21-090-0070
問:供奉三寶是佛弟子當然之事,供奉和布施在於真誠、清淨心,供養多少則是隨緣,視各人情況而做。但有些道場因少供奉而不高興,請問應如何做?
答:供養少了,道場就不高興,那你就不要去了。供養決定沒有分別心,確實是在於真誠心。《了凡四訓》有個故事是說這件事情,以真誠心供養,錢再少,功德是滿分的;如果不是真誠心,供養再多,所得之福是不圓滿的。21-090-0073
問:家庭自發組織的念佛堂及家裡的供佛處,請問能否放法師的法相?
答:這個無所謂!在念佛堂裡面,我們也會供養景仰的老師的法相,這是很平常。21-090-0079
問:家裡供養許多佛像與神像,現想供養西方三聖。請問是否可以,又如何處理?
答:對!在家裡念佛只供養西方三聖,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。其他的佛像最好請到佛教的寺廟,而你供養的神像可以請到道教的寺廟。你的心要專,把過去所學習外道的習氣要統統放下,一心學佛。21-090-0086
問: 請問師父的法照可否供置佛桌,與佛同供?
答:法照不必跟佛像掛在一起,掛在兩邊就行了。也就是佛堂當中掛佛像,旁邊可以掛法師像。21-117-0001
問: 供奉佛像的位置在水泥樑下,而且可看到屋內兩個門,佛像對面有瓦斯爐台,請問如是供奉是否可以?
答:佛菩薩大慈大悲,不會計較。若環境實在不許可,連臥房都可供佛,關鍵是你的內心要真誠、恭敬。如果家境好,房子很大,就要選擇適當的地方供奉。21-117-0001
問: 弟子已皈依三寶,家中原供奉的土地公與媽祖,請問應如何處理?
答:這兩尊神放在佛像的兩旁。他們是護法神,他們跟你一起學佛,你替他們做三皈依,他們也是佛門弟子,與你共修,很好!21-117-0001
問: 請問家中供佛的桌子要多高才符合標準?
答:我沒聽說供佛的桌子高度、尺寸有標準的,佛沒有成見,恆順眾生、隨喜功德,得大自在。只要你喜歡,佛就喜歡,所以沒有一定的標準。21-242-0001
問: 供佛的水,請問要用礦泉水還是開水較適宜?
答:供水不一定要用開水,也不一定要用礦泉水,只要水乾淨,沒有雜質就好。佛的心像水一樣乾淨、平等。我們供水不是要給佛喝的,是要提醒自己看到供水,就要想我的心也要像佛心一樣清淨、平等,取這個意思。21-242-0001
問: 請問布施供養應如何隨緣而不攀緣?如何面對來化緣建寺院、借錢的人,是否不論何用都要借給他?我自己設計小卡片流通送人或寄錢給印經處是攀緣嗎?
答:攀緣跟隨緣有時很難辨別。總而言之,攀緣是自己有心要做而且是勉強去做;隨緣就是機緣成熟了去做。譬如建道場,這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,如果今天有人送來足夠建道場的錢給你,這行,緣成熟了,應當要做。如果送給你的錢很少,要請你做個道場,你辦不到,必須再去化緣,這叫攀緣。我們這個地方的道場是一個人送的,最初這一層是十一樓,香港的陳老太太她發心買來送給我,這是緣成熟。如果她說她送給我一百萬、兩百萬,買不到這個樓,我還得去化緣湊錢,那叫攀緣,這個事情我們不幹。你二、三個人合起來,一下送來足夠的錢把樓買下,這個可以。如果錢不足,你叫我再去找人湊錢,那不是累死人了!第二層樓也是一個居士,看到我們不夠用,送給我們的。後來,正好夾在我們當中的十樓也要賣,我們拿來當然最好,這時又有一個居士發心,他拿來一筆錢正好買這層,這就叫做隨緣。我們幫助別人亦復如是。譬如人家印經書的時候,我只有十塊錢,我隨喜,這叫隨緣,這個應該要做。如果我自己有能力單獨來承印一部書、幾千冊,這個也可以。
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一生沒有化過緣,我們學佛就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,隨緣不攀緣。後世才有募捐化緣,募捐化緣很辛苦,實在講募化也是要隨緣,讓人家很樂意、很歡喜的布施,不要有絲毫的勉強。我們自己做也是如此,力量薄弱、收入很少,少做,自己在生活上儘量節儉,能夠省下一點錢來做好事。我這一生就做印經書、放生、布施醫藥這三樁事情。這些年,同修們送來的供養多了,我們才有計畫來做一點好事情。我們也都是隨緣分、隨能力,道場收入多就多做,少就少做,沒有最好,沒有就不要做。我決定不要有計畫,不可以要計畫做些什麼。那樣累死人了!佛法修行最重要的是心要清淨,心淨則佛土淨。我們的目標是在西方極樂世界,在這個世間是暫住。這個環境好,很好;不好,也好,為什麼?這不是我的家,不是我長住的。你能夠把這個世間永遠看作是旅館,這裡頭沒有一樣東西是我自己的,我只有使用權,沒有所有權,這多自在!你懂得這個道理,就知道怎樣隨緣。隨緣就自在,攀緣就辛苦,辛苦就造業。21-246-0001
問: 弟子發願想建小念佛堂。但近年聽老法師講經,才明白到佛教最重教育,所以把小念佛堂的心願,轉為在中國偏遠山區建一間小學校,幫助有需要的小朋友讀書,請問這樣改變如法嗎?
答:如法,很好。偏遠地區,學校裡頭也可以念佛。偏遠地區如果有一間教室,兩間教室,提供當地人民到裡面去念念佛,去讀讀經,都有好處。21-289-0001
問: 弟子學佛了,但家裡還供仙,是袓先傳下來的,請問這對於學佛和家庭是否有影響?
答:狐仙也是眾生,所以要勸他一起共修學佛。我們把佛像供在中間,狐仙供在旁邊,請他做護法,不必把他請走。我相信他會歡喜接受,一起聽經、念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作佛、作菩薩比作神仙高明多了,這是幫助他提升。21-247-0001
問: 我們這個城市有三間寺院,我想發心為眾生做事,請問是應辦念佛堂,還是賑災?
答:這兩種都要做,賑災是救急,人有急難時,我們要見義勇為,全心全意幫助他們。念佛堂是真正解決災難,往生極樂世界就不會有災難;如果不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世界的災難是無法避免。災難是共業所感,現在大家的共業是什麼?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,起心動念損人利己,這些事情瀰漫全世界,所看、所聽無不如是。仁義道德沒有了,所以衝突一年比一年增加,災害一年比一年嚴重,這才真正值得憂慮。
世界要能和平,就是衝突的兩方,有一方肯退讓,另一方肯罷休,問題才能解決。當彼此不相讓,這個仇恨愈結愈深,冤冤相報,不但是這一生,來生還要報,永遠報不盡。所以,要化解衝突只有依靠宗教教育,方法就是遠程教學,用電視、網路、傳媒天天講,不斷推動,沒有懈怠,絕對能見到效果。21-247-0001
問: 我們組建了一個念佛堂,每月初一、十五、週六、週日及佛誕日在此共修,沒有出家人參加,除了這些日子之外,也沒有人到念佛堂。請問是否應該像出家人的道場那樣,每天在念佛堂以齋飯供養三寶?
答:你這個念佛堂平常沒有人,你供養三寶也只能供養佛像了,希望這個念佛堂天天有人在裡面念佛,這樣就好。人多少沒有關係,三個、五個都很好,歡迎大家利用這個地方念佛,那你這個念佛堂就真的有無量功德。像你們規定初一、十五、週六、週日共修,也好;除了這些日子之外,這裡頭有幾位常住,常住無論在家出家都好,這樣做才如法,才真正是供養三寶。居士也是三寶之一,只要是真正依照佛法修學,依照六和敬共同在一塊生活,那都是僧寶。21-251-0001
問: 我請的幾十尊大小佛像,現在沒地方寄放,不知怎麼處理。
答:學佛要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印光祖師的道場在蘇州靈巖山,他關房的小佛堂一點點大,只供一尊阿彌陀佛,一個香爐,一杯供水,佛像後面老人家自己寫了一個「死」字,簡簡單單。所以我建議你西方三聖留著供養,其他佛像送給寺院、道場。法門學一個,經念一本,佛念一個佛號,供養佛像也是一尊,這樣就很如法,你的心是定的。21-267-0001
問: 請問在家居士供佛可以過午嗎?
答:不論是在家、出家,供佛都不可以過午,這是禮貌。佛是過午不食,過午供養佛,這沒禮貌。21-268-0001
問: 把房間一開為二,在四桶櫃面上裝個佛龕,正中供奉西方三聖像,左邊地藏王像。佛前放電燭三支,電香爐一個,及檀香爐。點香爐、換清水用一個自動裝置,每天早晨四點半到六點半,下午五點到七點,把念佛機及諸香等開著,燒檀香及上一支清香,先念淨口身業真言、香讚、釋迦牟尼佛號三稱、開經偈、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,念《佛說阿彌陀經》一本,念六字洪名五千聲,完畢念迴向偈,請問這樣如法嗎?
答:可以,在都市裡面居住,環境受限制,所以對佛形式上的供養可以省略,不要這麼麻煩。杭州靈巖山印光老法師的關房,現在開放供人參觀。關房裡老法師的念佛堂很小,他一個人用,一張桌子,一尊佛像,佛像後面他老人家寫了一個大字,「死」,天天想著這個字。供奉的非常簡單,一個香爐,一杯淨水,其他什麼都沒有。所以,一個人修行是愈簡單愈好。
供養具都是表法的,燃燒燈,燈最好是用油燈、蠟燭,你用的香用電點的,蠟燭也用電點的,這是形式,不容易看出表法的含義。蠟燭愈燒愈短,代表燃燒自己,照耀別人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犧牲奉獻,我要捨己為人,取這個意思,蠟燭燒得才有意義,提高自己警覺的作用,我今天一天為別人服務,是不是盡心盡力,是不是像蠟燭一樣?油燈也是表這個意思。香代表戒定慧,戒定真香,五分法身香,都是表法的,作用是在提醒自己,我們今天一天要依教奉行,取這個意思。念一遍《彌陀經》,念五千聲佛號,很好。這是我們自己在家學佛不能不知道的。21-269-0001
問: 請問佛前清水是否要天天換?用玻璃蓋住如法嗎?
答:要天天換乾淨的。水是最重要的供養具,它表清淨心、平等心,在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,「清淨平等覺」,心地清淨、平等就會開悟。這杯水是叫你看的,你看水平靜、乾淨,沒有染污,這是清淨;水面是平的,平代表平等。這就是告訴你佛菩薩的心清淨、平等,我們的心要跟佛菩薩一樣。所以水不是給佛菩薩喝的,是給我們啟示的,都是屬於教學。21-269-0001
問: 弟子因需要搬家,家裡原先安奉有兩尊木雕的佛像,一位是土地公,一位是巧聖先師。請問要如何安置?
答:這兩尊不是佛像,也不是菩薩像,這兩尊是神像,不能把神當佛、當菩薩,否則你學佛就學得太差了。土地公,最好把他請到土地公廟去,神仙,把他送到神廟去,把他們都請回家,這樣做就很好。21-274-0001